10月24日,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老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前來研學的學生在體驗拓印墨模。
徽墨,因產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因其“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等特點為文人墨客所鐘愛。2006年,徽墨制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徽墨是以松煙、桐油煙、漆煙、膠為主要原料,配以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種名貴材料制作而成。
今年66歲的周美洪是歙縣老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的老廠長,他于2007年被授予“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徽墨制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徽墨在國內一度是被忽視的,隨著圓珠筆、水筆等現代書寫工具的出現,徽墨的國內需求低迷不振?!敝苊篮檎f。面對困境,在堅守古法制墨的同時,周美洪開始尋求突破。2006年,周美洪鼓勵大學畢業的兒子周健回到墨廠,從事對徽墨的傳承和保護工作。
“忠于古法,行于創新?!敝苊篮楹椭芙》钚羞@樣的理念。
改進配方提高下墨速度、開發徽墨文創產品、主動接納研學游客、擁抱短視頻和電商推廣徽墨……回到墨廠后,周健的創新想法一個接著一個,也慢慢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墨廠每年接待全國各地大中小學校研學學生超過20萬人,通過電商年銷售徽墨超過2000萬元。
“未來,我們還要進一步在產品的文創設計、電商推廣上下功夫,讓徽墨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敝芙≌f。
新華社記者 田薇薇 攝
這是10月24日拍攝的成品徽墨。
新華社記者 朱唯希 攝
10月24日拍攝的墨模。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10月24日,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老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周健在雕刻墨模。
新華社記者 朱唯希 攝
10月25日,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老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工人在熬膠。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10月24日,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老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工人在制墨。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10月25日,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老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工人將骨膠與煙灰混合后的墨泥錘打成墨餅。
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10月25日,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老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周健在觀察桐油煙灰的收集情況。
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10月24日,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老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周健在稱重墨塊。
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10月24日,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老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周健在揉搓墨條。
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千年徽墨:忠于古法 行于創新
來源:新華網
2023-10-29
徽墨,因產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因其“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等特點為文...